2022年11月11日零点29分,一小企业微信工作群发布一条紧急通知,“全体师生11月11日居家隔离,并在附近社区做好核酸检测。后盾单位不变,明天采样点请设置两米线,所有场地准备工作八点半之前完成,九点钟所有工作人员到位,十点前开采。”凌晨紧急命令,难度可想而知。疫情就是命令,全体行动,凌晨4点前一小核酸检测点场地布置完成,凌晨5点71个班主任连夜通知3600多名学生家长明天居家隔离就近核酸检测。
老师化身“大白”齐心战“疫”
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县人民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人!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一起参与到一场没有硝烟的“守城之战”中,共同筑起防疫“铜墙铁壁”。在抗疫群体中,出现了熟悉的面孔,正是平时工作在讲台上的老师们。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和面罩,化身暖心“大白”,他们背着消毒水,给社区、街道、停车场等各个角落消毒杀菌;他们拿着体温枪给每个人测量体温;他们细心录入并核对每个人信息确保无误;他们拿着医药箱在医生辅助下上门给特殊人群核酸检测;他们和医护人员一起转运密接人员,他们和县防控办人员每日每夜的进行民调工作,打电话核实信息,他们从三尺讲台到抗“疫”一线,他们化身“大白”“蓝衣”,对工作全心投入,对挑战迎难而上,把工作抓在手上,把责任扛在肩上,他们是最美的校园“逆行者”。
老师赶往方舱抗“疫”前线
11月15日上午,学校接到县组织部通知,需要征集21位抗疫工作者前往方舱实验室。疫情紧急,老师们在接到电话后,匆匆忙忙的收拾生活必需品,立刻出发赶往龙山县体育中心方舱实验室。迅速集结并火速出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体育中心方舱实验室进入工作状态。他们因不是专业医务人员,第一次穿防护服行动上笨手笨脚,思想上做好奋战的准备。进入方舱他们成了后勤保障工作的坚强后盾,每天做各种准备工作、打扫场地、消毒、搬运物资、张贴标签、信息录入等。看似只是收发、打扫、消毒、搬运等工作,却不能有丝毫马虎。每天都是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以上,穿着防护服如厕困难,饮食无规律,不少教师已经筋疲力尽,只能趁空闲时分在走廊的凳子上躺着休息一会,然后又重新上岗忙碌着。他们晨曦时进入实验室,夜幕时才能回到宾馆休息,也只有在此时才能和家人联系,向家人报一声平安。胡老师打开视频看着可爱的二宝说:“看到宝宝的微笑便是我最大的动力,抗疫必胜早日回家抱宝宝。”他们化身“抗疫战士”,他们当先锋、做表率,用行动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教师应有的一份力量。
老师线上教学担当在“疫”线
疫情突袭,正常的教学就这样被打乱了,可是孩子们的课不能耽误,最大限度减轻疫情对师生教学活动的影响,做到“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运用“互联网+”的现代化手段,积极开展“空中课堂”线上教学,让教学活动井然有序,让学生不因疫情而耽误学习。没有熟悉的三尺讲台,长长的黑板和粉笔,只有电脑和手机,如何让学生利用平台好好学习,老师们群策群力,相互借鉴,把精选的微课和授课视频推荐给孩子,针对重点知识进行在线辅导,保证全班孩子掌握知识。作业形式多样,课外阅读、体育锻炼、家务劳动,学生提交作业及时批改反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对疫情期间的教学方式能够理解,从而重视孩子的学习。疫情期间布置实践活动作业充当“疫情防控小小宣传员”,孩子们以抗击疫情为主题来通过微视频,抖音平台来告诉大家对抗疫情的注意事项,把舞蹈、歌声、绘画等融入在宣传中,多种宣传方式积极引导动员广大群众抗击疫情,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得到锻炼成长。停课不停学,隔屏不隔爱,从教师的角度来讲,他们不能像医务人员一样冲锋在前,但教育战线也是抗击疫情的重要战场,他们竭尽全力,把最好的教学带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家也能享受到在学校上课的效果。
本该是热热闹闹的校园,如今却安静下来。本该是三尺讲台的教师,如今却是抗击一线的战士。全校教师投入抗击疫情工作中,党员老师先行表率,青年教师纷纷主动请缨,从幕后调遣到抗疫一线,随时待命出征,无人置身事外。战“疫”前线教师接棒,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疫情当前,责无旁贷”的担当精神。
(通讯员:陈 伍 蒋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