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声像凸显阅读魅力

发布时间:2022-05-06 17:22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图文声像凸显阅读魅力

十堰市张湾区西城开发区中心小学    吴永琴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要恰当、合理地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自然地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图文声像”与语文基础知识、社会信息的结合、教师传授与学生发现的结合。

【关键词】图文声像  语文课堂教学 情景教学 整合研究

新时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手段、表达感情的方式、审美价值的取向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而对人才也有了新的要求:不但要知识丰富,更要具备定向检索、分析、综合、利用、创新知识(信息)的能力。切实做好阅读指导工作,真正让阅读成为孩子自身不可缺少的精神食量,需要教师通过图文声像和资源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相整合,推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

 在“图文声像”具体的操作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描绘教学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采用“情景教学”。

一、运用信息技术图文声像创设情景

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阅读积极性就高,阅读时就投入,思维就活跃,阅读效果就好。如,在新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七月的天山》时,教师可首先播放一段录像和配乐朗读录音,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蔚蓝的天空有高大的雪山,雪水汇成的瀑布,一碧千里的草原,高过马头的野花等美妙的景象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再反复诵读,配乐朗读,通过读、思、议去领略天山美丽的景色,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阅读动机。 

再比如《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牧场之国》、《乡下人家》等课也是同样,结合声、画、影,就能达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世界对话。学习过程入情入境,学生的眼、口、手、脑协同联动,教师要调动启发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提问,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处在探索知识、积极寻求答案的学习状态中学习的灵性被激发,这样就容易开启学习之门。

二、运用信息技术图文声像启发学生理解词句段

小学生由于阅历浅、见识少、知识面窄、理解能力有限,有时难以将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形成表象。这时,教师适时使用图文声像手段,为他们积极主动地思维架桥铺路、排除思维障碍、化解思维症结,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发展思维、培养理解能力。因为图文声像手段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再现出他们没见过的、不熟悉的,而课文中又涉及到的人、事、景、物,帮助他们充分感知,将抽象的文字符号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

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许多学生由于没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在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语句时感到困难,无法建立清晰、鲜明的表象。上课过程中我利用身边一景多角度拍摄,我与爬山虎的合影图、爬山虎生长图、根茎叶结构体放进PPT中,直观地展现出爬山虎脚的样子,用动画形象地演示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情景,不仅能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而且能顺利突破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起有关语句来也就容易多了。

又如《葡萄沟》一课,教学难点是理解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因为绝大多数学生没见过晾房,不清楚葡萄是怎么晾干的。这时运用电脑演示,讲解晾房的样子和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再让学生说说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这样使难点在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得到了解决。

再如《桂花雨》一文,体会作者对家乡以及家乡的人与物的思念,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重点也是较难突破的难点,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桂花树、我摇树时等情景,通过句子练习,学生一下就懂得了课文中作者句子后面的潜台词,突破了难点。在学生自己感悟课文后,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有感情的读课文,仿佛都进入了那个美丽的故乡,看到了桂花、感受了摇桂花的乐趣!

三、运用信息技术图文声像激活思维

心理学认为:“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在头脑里对记忆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构成语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与想象力有关。阅读时,要借助想象再现文章描绘的情景,从而理解文章内容;作文时,展开想象可使思路开阔,内容具体丰富,语言生动形象,有时还能标新立异,有所独创,首先要丰富学生的表象,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投影、录像、CAI课件等图文声像手段,丰富学生想象,储备足够材料。

首先,图文声像手段能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情景,唤起他们的想象。如,引导学生学习《坐井观天》一课的最后一句:“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如果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井口,会怎么说呢?”配合课件演示,通过创设想象的情景,学生的积极性一下高涨起来,思维也活跃起米,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可见现在图文声像手段可以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想象力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晏子使楚》是学生喜欢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晏子与楚王斗智斗勇的故事,展现了晏子的智慧和勇气。教学中,有学生质疑:晏子从入楚城池之初就受到侮辱,为何不掉头回国?这次出使楚国用意何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说明学生进行了深度思考。那么,晏子使楚的必要性在哪里呢?利用微课《晏子为何使楚》,讲述春秋末期诸侯割据,齐国在外交上紧张的政治局势。这样,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明白晏子使楚的必要性了。这样的微课不仅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感悟,深受学生喜爱。

四、运用信息技术图文声像帮助学生体会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教材不仅文质兼美,语言规范,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有些课文中涉及的人、事与学生所处的年代相距甚远,要从词句中体会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怎样降低难度,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呢?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因为学生对总理不了解、不熟悉,我组织学生观看影视片《周总理》,了解总理的生平事迹和崇高品质,培养热爱总理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播放当年人们在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录像,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悼念周总理的行列中。接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反复朗读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情感体验,很快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在《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过程中,当进行到圆明园精美建筑学习时,教师便可以采用微课,将圆明园景观复原图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而深化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

如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根据不同地形设计的两种凿井法和“人字形”线路,是这篇课文必须突破的难点。只有将难点解决了,学生才会认识到詹天佑“杰出的才能”,也才能从实质上理解本文的中心意思。教师可通过微课的展示,直观认识“人字形”线路,并体会到“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巧妙。微课的运用,视听结合,声像并茂,新颖有趣,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轻松气氛中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

五、运用信息技术图文声像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与人教版教材同步发行课文朗读录音光盘,皆出自名家之口,声情并茂,可以弥补教师语音不规范的问题,矫正学生的错误音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语气、语速,是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语感的好帮手,是学生学习朗读的好范例。

如《狼和小羊》一课讲的是狼为了要吃小羊,找出种种借口,小羊据理申辩的故事。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了解狼和小羊的特点。体会、结合录音、指导,最后让学生自读、互读、分角色读,在读中充分地感受体验。

再比如《青蛙卖泥塘》、《荷叶圆圆》、《小马过河》、《去年的树》等文章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减少学生朗读中的盲目性,使朗读训练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运用信息技术图文声像逐步增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介绍自己”、“介绍自己学习的一项本领”习作时。我提前搜集了学生的一些学校活动、课余生活图片,如:滑板车、骑自行车、包饺子、叠被子、炒菜、洗鞋子等,将这些图片制成微课,再配上解说,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并深入学生内心,让他们感受到,在不经意间自己已经学会了很多本领,同时,也勾起了孩子们很多回忆,从而使学生有感而发,言之有物了。

又如教学《家乡一景》时,我了解到学校(西城开发区)周边的几个景点,学生都去过,但因为更多的是去玩耍,并没有仔细的观察,也没有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实地拍摄景物并做成微课,如四季的七彩西沟、魅力黄龙——郁金香生态园、四方山植物园、人民公园进行了图文并茂的介绍,帮助学生重温自己的游玩过程,有了这些直观的资料,打开了学生的记忆之门,再结合自己游玩的经历,重难点得到较好突破。

根据上文所述,图文声像具有内容新颖、资源丰富方便快捷、辅助教学效率高等优势,符合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坚持科学、合理原则,积极引入图文声像,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构建高效语文课堂,通过形象、具体的语文知识,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唤醒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优势,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图说天下

生活态度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大学考研
留学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