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锦凤 | 浪漫抵万难

发布时间:2022-04-14 09:35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在白布上绘制好图案,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针法扎缝,再将白布浸入由廖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制作的染料里浸染,最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白布上便出现颜色各异的花纹来……

在昆明市五华区沙朗民族实验学校的一堂扎染课里,孩子们三三两两凑成一桌,熟练地完成扎染的各项工艺。

因为扎缝时宽、窄、松、紧、疏、密的差异,造成染色的深浅不一,孩子们的扎染作品或呈苍山彩云,或洱海浪花,还有孩子另辟蹊径,将扎染布裹成了白蓝相间的小猪佩奇。

“拆开前一秒,图案的模样都是未知数,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这太神奇了。”有孩子举着作品兴奋地说。

很难想象,几个月前,教室里的孩子大多没拿起过扎染用的钢针,更别说熟练地飞针引线。“白族扎染技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仅仅停留在孩子们的概念里,或是村里老一辈人的话语中。

他们放学后最爱的娱乐活动之一,就是捧着手机打游戏、刷小视频。

站在讲台上的,是27岁的白族金花——赵锦凤。她拿出手机,记录下学生的一幅幅作品和一个个开心的笑,兴奋地发了一条朋友圈。

“我要把你们写进教案里,写进扎染里。因为我是浪漫的教书人,也是浪漫的白族人。”

走出洱海,走进大山

赵锦凤在洱海边长大。爬上自家房顶,她就能看见洱海的万顷水光,还能眺望苍山横列如屏,玉案山秀木成荫。
晚饭后,这位白族阿妹最喜欢与家人一起散步,沿着湖边小径一走就是6、7公里。走累了,就在洱海边席地而坐,怔怔出神地吹着来自下关的风,或是吃几口喜洲粑粑。

赵锦凤第一次接触洱海“外边的世界”,是2008年。那年,赵锦凤升入大理市银桥镇一中读初一,一位25岁的小姑娘成为她的班主任。
小姑娘叫唐磊,名字虽像男生,唐老师却生得出落。开学那天,唐老师身着浅色风衣,披肩的乌黑长发,“就像电影里走出来的人物”。
在这所乡村校里,年轻教师是“稀缺资源”。赵锦凤后来才知道,唐老师来自昆明那座“远方的大城市”。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唐老师常向孩子们讲述她在澜沧江边的支教故事,领着他们了解外面的新奇世界。

2018年,赵锦凤从云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命运给她出了一道选择题:回到大理市区任教,成为一名在编教师;或是去往昆明市五华区沙朗民族实验学校,在乡村扎下根去。
她第一时间给唐老师发了一条短信,很快得到了唐老师的回复。“我最能干的小班长,老师相信你。”
昆明与大理,城市到乡村,传承在不经意间发生。2018年,赵锦凤成为沙朗民族实验学校的一名特岗教师。巧合的是,同年,沙朗民族实验学校与银桥镇一中结为姊妹学校。
在一次校际交流中,赵锦凤再次回到她的母校,和唐老师合了一张影。那张合影上,唐老师笑得分外甜。

一切都从爱上学习开始

沙朗白族乡位于昆明市西北部,平均海拔达到1860米,是典型的山区民族乡。如果从昆明市区出发前往沙朗,要途经盘旋而上的崎岖山路,不到十公里的路程要绕几十道弯。
       沙朗民族实验学校就建在这群山之间。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本地村落,少数民族学生约为67%,其中白族学生又占绝大多数。
       沙朗民族实验学校副校长张光禄表示,学校实施九年一贯制教学,在实现中小学教育有效衔接的同时,也让民族文化传承推广有了丰盈沃土。“学校面临着乡村教育的共性挑战,也不断探索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创新实践。在这里,教书育人是一件需要潜下心来的事儿。”
       对此,初来乍到的赵锦凤很有感触。来学校的第一个学期,就有学生理直气壮地质问她:“老师,学习有什么用?我家有鱼塘,中学毕业,我就直接去养鱼!”
       这让赵锦凤意识到,想让孩子们爱上学习,首先要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此,赵锦凤主动当起了班主任。她抓住一切机会,向孩子们讲述在外学习、生活的经历,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性。“让孩子们身处乡村,也能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知道人生并非只有一种可能。”
       因为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自我封闭、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比较突出,赵锦凤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心理学书籍,“笔记密密麻麻记了一大本”。
       每个星期四下午,她还要搭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前往几十公里外的五华区青少年宫,参加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培训。
     “有的学生会在课堂上咬笔头。心理学研究显示,‘啃咬’的动作属于‘行为退化’,能给孩子一种心理上的慰藉,让孩子抑制焦虑。”赵锦凤说,“如果看到学生咬笔,就要及时关心孩子的生活,帮他们从源头上缓解焦虑。”
       类似的细节,赵锦凤能掰着指头举出不少。一两年下来,赵锦凤成为了校园里的知心姐姐,孩子们都爱找她聊天。
       在赵锦凤看来,教育天生浪漫,它应该能够激发智慧,桥接知识、思想和创造。在点燃孩子渴望知识的火苗后,更要摒弃“填鸭式”教学,创新教学模式,让这把火“越烧越旺”。
       2020年,昆明市五华区在云南省率先启动人工智能因材施教示范区项目建设。项目覆盖区内11所公办中学,沙朗民族实验学校正是其中之一。搭上教育信息化的快车,智慧课堂、个性化学习手册、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迅速在学校初中的16个班级投入使用。
       赵锦凤豁然发现,学生们对新技术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一方面,她积极探索智慧课堂的运用,将先进的教育信息化技术与传统的数学课堂结合起来,让课堂提质增效,寓教于乐。


       “比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可以调用智慧课堂的几何画板等学科工具,或以动画形式演示立体几何的空间概念。”赵锦凤说,“这丰富了学生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抽象的美。”
       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与个性化学习手册,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巩固再练,不再把浪费时间在无效、低效的作业和重复学习上。“‘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为此成立了信息化教学应用小组。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学校每周组织教师开展听课、评课、组内及跨学科研讨和集体备课活动。赵锦凤经常将自己在智慧课堂使用、个性化作业布置等方面的反思向全校教师分享,带动周边教师使用。
       用沙朗民族实验学校信息室主任段梅丽的话说,从教学到教研,年轻教师真的成为了学校推动教育信息化落地的主力军、先行者。

让传统文化浸润孩子心灵

如果在校园里走上一圈,很难不被学校浓浓的文化氛围吸引。飞檐翘角,青瓦白墙,墙面上装饰着一幅幅书法作品和水墨画,校园内尽是重楼、黄精、白芨四溢的药香,还有阳光晒过的樱桃叶的味道。
       孔子的雕像就伫立在学校中心,学校宣传栏上的一排排竹简,则镌刻着《三字经》等先贤智慧。
       事实上,这仅仅是沙朗民族实验学校“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学校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极修炼民族文化传承的“内功”。
       初到学校,浓郁的文化氛围一下击中了赵锦凤。她想起大理古城的大街小巷上摆满的扎染装饰品,还有温文尔雅,手艺精湛的白族阿嬷。
      “扎染,代表着白族浪漫、质朴、纯洁等美好品格,白族扎染技艺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赵锦凤说,“但如今,老一辈才掌握这门技艺,很少有年轻人主动去学习。”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赵锦凤决心让更多的孩子了解扎染,在“玩”中传承民族文化。
       为了学到最正宗的扎染技艺,赵锦凤拜师民间艺人,一对一进行练习。单层串缝、跳针串缝、绕针串缝……过程中,赵锦凤不记得多少次扎破了手,只为学来最原汁原味的针法。
       假期里,她还专门前往大理市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身临其境地感受扎染背后的文化底蕴。
       2018年末,赵锦凤的扎染课在学校正式“上线”,原本预计招收十几名学生的课程,几十名学生抢着报名。
       2019年,赵锦凤还带着学生们参加了云南少儿频道举办的《我们都是追梦人——蓝白色的传承》专题节目,向全省观众展示了孩子们自己制作的扎染作品。
       同年,香港保良局胡忠中学代表团来到学校互访游学。见到学生的扎染作品,来自香港的孩子们瞬间“走不动路”,“哇哦”的赞叹声此起彼伏。沙朗的孩子们向远道而来的香港小朋友赠予了亲手制作的扎染工艺品,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如今,除了扎染,霸王鞭、刺绣、民族歌舞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课程在学校遍地开花。
       一开始,还有家长担心这样的课程会影响孩子学习,但当他们来到校园,看到孩子们各具特色的扎染作品,看到大课间里灵动的霸王鞭舞时,一切质疑都烟消云散了。
       “很多家长也是第一次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魅力,真实地看到它带给孩子们的快乐和自信。”赵锦凤说。
       对于山里的生活,洱海边长大的赵锦凤也曾“两眼一抹黑”。她曾被山里的蚂蚁叮咬得全身红肿,想去山下的医院,却没有公交车,“就像荒野求生2.0”。每晚的散步也从湖边小径转移到村里的土路,或者干脆绕着学校操场转圈。
       然而,赵锦凤并不觉得苦。在她的朋友圈里,总能找到平凡教学生活中的小浪漫。
       在她的笔下,“早上7点陪学生晨跑,晚上10点查寝”是“许你们朝七晚十,你们一定要快乐成长”;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是“初次爱你,多多关照”;每晚的乡间散步则更有诗意,“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
       4年过去,赵锦凤已经决心在这里扎下根来,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山里人。姐姐调侃她说,“现在要再回洱海,那得算旅游。”
赵锦凤不是不想家。每当想家时,她总爱拿起学生们的扎染作品,感受着一块块扎染布上承载的淡淡乡愁。在赵锦凤看来,漫步洱海固然美好,但能在乡村校中陪伴孩子成长,更是一种别样的浪漫。
       “浪漫抵万难,不是吗?”

 

图说天下

生活态度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大学考研
留学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