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面对疫情 保持科研活力 “展望未来” 国际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0-11-26 16:21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昨日(11月24日),上千名中国科研人员、专家学者和高校学生,参加了“展望未来(See The Future)”国际在线学术会议。会议面向全球科研人员免费开放,获得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印度、欧洲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积极欢迎和参与。

 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罗伯茨爵士(Sir Richard Roberts)和知名学术出版机构的负责人齐聚一堂,与参会观众共同分享了科学研究、学术出版领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使得大众对科学的倚赖感从未如此强烈。如何在疫情下继续保持科学研究的活力,到场嘉宾各抒己见。

积极面对疫情_保持科研活力_“展望未来”_国际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科研人员积极进取

 主讲人理查德•罗伯茨爵士(Sir Richard Roberts)鼓励年轻学者,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当保持热情、持续努力。罗伯茨爵士在伦敦的家中,远程发表了主题演讲——诺贝尔奖之路,他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故事和科研细节,与大家探讨了什么是颠覆领域的研究,并鼓励到场的科研人员和学生“更加努力工作,尤其在特殊的时刻”。(理查德•罗伯茨因发现真核生物DNA中的内含子和基因剪接机制而获得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亚太区业务高级总监华宁,分析了工程和科技的研究趋势,为到场学者提供了宝贵灵感。

积极面对疫情_保持科研活力_“展望未来”_国际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疫情呼吁科学开放

 会议中多位嘉宾共同表示,疫情让他们看到了不同层面的科学开放对于保持科学研究活力的积极价值。

 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高级副总裁胡昌杰在其演讲中表达了他对开放获取技术的积极态度,开放获取技术能够促进科学诚信的落实,从而给予科学研究长期活力。爱思唯尔期刊总经理菲利普·特赫根(Philippe Terheggen)则谈及了科学研究对经济和政策制定的影响,因此保持科学开放至关重要。美国化学学会出版集团高级副总裁莎拉·泰根(Sarah Tegen)则以出版从业人员的角度分享了她对于当前同行评审制度的看法,呼吁进一步的开放和改进。

 如英论阁(Enago)中国区总裁吕铭方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所说,举办一场跨洲际的国际学术会议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参会嘉宾都怀抱“学术无国界”的开放心态。对此,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孟凡蓉表示赞同,并提出了建设国际科技社团能够长期促进国际学术交流的观点,是让科学开放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

积极面对疫情_保持科研活力_“展望未来”_国际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积极面对疫情挑战

 疫情给研究连续性和资金管理提出的挑战是全球科研人员都能直接感受到的。对此,三位嘉宾分享了各自的实践经验和观点。QS大学排名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努齐奥·夸夸雷利(Nunzio Quacquarelli)分享了这段特殊时期中,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哈佛大学首席研究合规官阿朗.塔马斯安(Ara Tahmassian)分享了哈佛大学在学校隔离期间是如何保持研究活动开展的真实经验。国家大学管理委员会(NCURA)全球项目主任克莱尔·陈(Claire Chen)就如何确保研究资源的提供和对外合作提供了具体的建议。

 《自然》期刊前出版人、现任Hindawi学术期刊的首席出版官莎拉·格雷夫斯(Sarah Greaves)则提出了科学传播在这个特殊时期的重要性。她认为科学传播不仅仅是对个体研究者,而且对于人类社会都十分重要,特别在这个特殊时期,科研人员更应当积极主动参与到科学传播当中。

 “十五年来,英论阁(Enago)一直致力于平等服务各国科研人员,并深刻理解学术传播的重要性。新冠疫情大流行给科研人员提出了新的议题,全世界从未像现在这样如此执着于科学和追求真理,所以我们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将最有经验的研究和教育专家聚集在一起讨论未来。”主办方英论阁(Enago)中国区总裁吕铭方教授对记者说。

 “展望未来(See The Future)”国际学术会议由英论阁(Enago)主办, 爱思唯尔出版社(Elsevier)、泰勒-弗朗西斯出版社(Taylor & Francis)、威立出版社(Wiley)、《电子科技学刊》(JEST)、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CSBMB)共同支持推广。

 

图说天下

生活态度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大学考研
留学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