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辉: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计划明显增多 对违规减持监管需完善

发布时间:2019-07-12 16:08   来源:未知    编辑:十柒
字号:
手机查看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违规减持频发说明目前在股东减持方面存在不少监管漏洞,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是监管尺度宽松。违规减持行为的低成本,不仅影响到普通投资者的公平交易,也影响他们对规则的信任,证监会应高度重视对违规减持等相关行为立案调查,未来对股东减持方面的监管措施要更加严厉,以儆效尤。

 

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计划明显增多

金融时报见习记者 解旖媛

今年以来,A股市场回暖迹象初现,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计划明显增多。虽然近期A股还在3000点以下徘徊,但大股东“落袋为安”的心态越发明显。

渤海证券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仅7月第一周,就有78家上市公司发布机构股东减持,117家公司发布高管减持;而与此同时,仅有23家公司发布机构增持,21家公司发布高管增持。

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高管减持动机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增持动机不足。《金融时报》记者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沪深两市高管累计减持金额达310亿元,同时增持金额仅为87亿元,合计净减持223亿元。而去年同期两市高管减持金额286亿元,同时增持154亿元,合计净减持131亿元。净减持金额较去年同期上涨70%。

上半年大额减持来势凶猛

近日,中信证券“清仓式减持”中信建投引发了市场的关注。根据公告,中信证券将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以及公告披露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其持有的中信建投所有A股股票。

申万宏源表示,从长期发展来看,由于中信证券的持股比例较低,对中信建投经营的影响一直较弱。因此,尽管两者处于同一行业,但却很难产生业务上的共振,此次中信证券选择从中信建投全面退出,可以一次性释放资本金,提升资本金的运用效率,并聚焦长期重点发展的机构业务。

不管是机构股东还是个人股东,在今年股市上涨的过程中选择套利离场的人数明显增多。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A股市场新增1605笔减持计划,涉及上市公司1203家。而从减持原因看,满足个人资金需求、归还股票质押贷款、减少股票质押数量及降低质押率成为主要因素。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7月份前4个交易日最新发布减持公告的40家上市公司中,33家公司减持超过千万元,16家公司减持过亿元,金冠股份和周大生的减仓参考市值更是超过10亿元,分别为10.7亿元和10.01亿元。

此前大手笔分红的上市公司吉比特也发布了股东减持公告。2019年3月13日,湖南文旅创投发布了再次减持计划,其拟减持不超过4%的股权。吉比特2019年7月2日公告称,收到湖南文旅出具的《关于股份减持计划实施进展情况的告知函》,截至7月5日,湖南文旅减持时间已过半,已实施减持140万股,占持股比例的1.95%。

增持计划“一股未增”遭“流产”

2018年,A股市场低迷,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随之增大。为了提升股价,不少上市公司抛出股票增持计划。但随着股市的好转,大股东继续增持股票的意愿开始减弱,不少上市公司增持计划止于半路。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约18家公司发布了股东终止增持计划的公告,而这一数字在2018年全年仅有约8家左右。从公告内容看,市场环境变化、融资渠道受限、增持主体股权质押率高企、资金不足、所需资金未筹措到位是终止增持的主要原因。

不少上市公司对终止增持原因语焉不详。今年6月20日,太平洋证券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收到的嘉裕投资《关于提请终止实施增持计划的告知函》,自增持计划实施以来,嘉裕投资积极筹措资金,鉴于目前资本市场环境、经济环境以及融资环境等客观情况已发生较大变化,经审慎研究,嘉裕投资决定终止实施本次增持计划。

上交所对此下发问询函,要求补充说明增持计划未能完成的具体原因以及延期增持的可行性,相关延期的决策是否审慎等问题。太平洋证券在回复函中表示,由于债务追偿困难等原因,嘉裕投资用于增持计划的资金迟迟不到位,故无法在限定期内完成增持计划。

甚至有公司在发布增持计划的半年内一股都未增持,就发布了终止增持公告。6月22日,南京新百发布了股东终止增持的公告。按照此前的增持计划,三胞集团、实控人袁亚非计划从2018年6月25日起的6个月内,增持资金不低于4亿元,增持价格不高于每股35元,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2%。今年1月,南京新百宣布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的增持计划延期6个月履行。然而就在延期即将到期之日,增持计划最终宣告“流产”,而三胞集团及实际控制人袁亚非尚未实施增持计划。此外,三胞集团以及袁亚非持股的宏图高科增持计划也在延期一年之后于今年5月宣告终止,与南京新百一样,三胞集团以及袁亚非也尚未实施增持计划。

对违规减持监管需完善

从去年以来,针对“忽悠式增持”的监管日趋加强。2018年10月,沪深交易所规范了上市公司增持、回购公告格式,支持具备条件的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董监高依法合规回购、增持。同时,严厉管控“忽悠式增持”“忽悠式回购”行为,明确增持计划上限不得超出下限的1倍。

实际上,发生减持和终止增持行为,归根到底是多数股东对公司目前的股价和未来估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业内人士表示,不排除有些上市公司的股东、董监高确实存在无法完成增持计划的客观原因,但前期披露大手笔增持计划会对股价有较大的提振作用,存在“忽悠式增持”的可能。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表示,从发布减持公告的上市公司看,通过减持来降低质押率的上市公司居多。一方面,多家公司相关股东面临融资困难的局面,无法通过融资来补充质押;另一方面,这些上市公司股东质押率普遍较高,必须通过减持股份达到降低质押率的目的。需要防止相关上市公司股东以降低股权质押为托词,出于其他目的进行减持。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违规减持频发说明目前在股东减持方面存在不少监管漏洞,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是监管尺度宽松。违规减持行为的低成本,不仅影响到普通投资者的公平交易,也影响他们对规则的信任,证监会应高度重视对违规减持等相关行为立案调查,未来对股东减持方面的监管措施要更加严厉,以儆效尤。原标题: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计划明显增多

 

图说天下

生活态度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大学考研
留学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