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全国青年积极行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在乡村振兴征程上实现人生价值。2025年7月7日至10日、7月14日至27日,西南财经大学粮安民裕实践团一行8人在谢小蓉副教授带领下,依托乡村振兴博士服务站,与中江县各政府部门、村两委开展了4天线下集中座谈和调研,在中江县集凤镇中心学校石泉分校为7村80余名中小学生开展了14天线下支教活动及后续为期21天的线上学习打卡活动,支教期间仍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了入户调研,持续深化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
图1 实践团师生与部分调研人员合影
财经课堂育人:专业优势筑梦成长
作为财经类高校实践团队,粮安民裕实践团将专业特色融入支教课堂,打造系列经济学启蒙课程。围绕“网络财产安全”、“压岁钱理财大冒险”、“生活中的理性消费”等主题,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模拟市场交易、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激发孩子们对经济现象的兴趣与好奇心,培养孩子们的财经素养和理性消费观念。实践团成员还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图2 实践团成员讲授经济学启蒙课程
非遗传承润心:指尖技艺延续文脉
为激活乡村文化生命力,实践团将四川特色非遗——藤编竹扇工艺引入课堂,特邀当地从事藤编多年的刘师傅为同学们授课。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藤编技艺,更深刻体会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重要价值,激发了他们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课堂成果展上,学生们自制竹扇整齐陈列,每一件都承载着文化自信。团队成员罗诗月表示:“非遗进校园不是简单教手艺,而是让孩子们触摸家乡文化根脉。当他们为自己的作品骄傲时,文化传承的种子就已种下。”
图3 学生自制非遗竹扇
为提高课程实用性,实践团师生联络西南财经大学校医院红十字会公卫医师杨春生、中江县红十字会给全体学生开展了应急救护培训,包括烫伤、拉上、鼻出血、气道异物梗阻、心肺复苏等应急处理。学生们通过理论和实操更加珍爱生命、关注身体健康。
图4 学生进行心肺复苏与人工呼吸实操
学业帮扶暖心:线上线下全程护航
粮安民裕实践团构建“线下强基础+线上促巩固”的学业帮扶体系,在线下的14天队员们每日开设英语、数学等课程,为当地学生提供扎实的学科知识辅导。8月4日至8日,团队推出5场线上数学专题讲座,《分数的起源、演变与巧算》《代数方程与函数探析》等课程精准击破学习难点。8月9日启动了“每一时光·学习打卡”活动,实践团联合家长督促学生每日投入1小时,完成作业、练字、背单词等任务。家长王女士反馈“刚开始要催着学,现在每天傍晚孩子自己就坐在书桌前了。”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帮扶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更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团成员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教育帮扶的初心,让知识的光芒照亮乡村孩子的未来之路。
图5 实践团成员为学生辅导
实地调研走心:校地联动共话振兴
作为乡村振兴博士服务站实践力量,团队在支教之余深耕调研,团队成员们先后深入中江县12个行政村,走访农户120余户,与种粮大户、合作社负责人、村干部深入交流,详细了解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农业补贴等情况。通过实地考察与访谈,团队成员们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政策建议与改进措施提供了有力支撑。调研过程中,实践团不仅关注农业生产现状,还积极倾听农户的诉求与期望,记录下他们对乡村振兴的宝贵意见与建议。团队还与中江县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举行专题座谈,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粮食安全保障”等议题交换意见。谢小蓉表示:“调研不仅是收集数据,更是架起校地沟通桥梁。我们将梳理形成决策咨询报告,把村民需求、基层经验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点子’。”
图6 实地调研
图7 实践团与中江县政府部门开展座谈
从财经启蒙的智慧闪光到非遗传承的文化浸润,从学业帮扶的点滴陪伴到实地调研的责任担当,西南财经大学粮安民裕实践团在人才、知识与乡土的互动中,为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青春力量。这场跨越校园与乡土的实践,正书写着新时代青年服务基层的动人篇章。(通讯员 孙萌泽、谢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