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能源译声·暖心同行”社会实践队走进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东方聋儿语训中心,开展了一场集手工创作、科学探索与爱心传递的社会实践活动于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凭借专业知识与耐心陪伴,为听障儿童搭建起感知世界的新平台。
手工创作:编织心灵纽带,绽放创意光彩
活动伊始,志愿者向孩子们分发彩色扭扭棒、彩纸、马克笔等材料,引导他们制作各种手工作品。考虑到听障儿童的认知特点,志愿者采用“示范+视觉辅助”的方式,通过分步示意图和手势指导帮助孩子们完成作品。
实践队员发现一名小女孩在制作螺旋造型时遇到困难,便用彩笔绘制分解步骤图,并耐心协助她调整手法。最终,小女孩成功制作出一副“扭扭棒小眼镜”,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其他孩子也陆续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包括多彩的糖果、缤纷的花朵等。
实践队员与孩子成功制作“小眼镜”的温馨瞬间。徐祥菲摄
随后,实践队员带领孩子们进入“环创世界”环节,利用毛毡球、彩纸等材料,分组合作完成三件主题作品:
“晴雨小视界”: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卡片,让孩子们了解天气的种类;
“情绪收集罐”:用彩色的卡纸制作成小怪兽形象来表达情绪,帮助孩子们进行情感表达;
“美味食谱卡”:结合手绘图画和简单文字,培养孩子们对食物的认识。
环创作品展示。徐祥菲摄
学科互动:专业科普点燃求知火花
智能采矿工程专业的实践队员准备了互动课件,向孩子们展示了辉钼矿、紫水晶、方解石等多种矿石标本。通过矿石图片和实物模型,孩子们直观地认识了不同矿石的晶体结构和色彩特征。为增强体验感,实践队员还播放了矿山作业视频,让孩子们了解现代化采矿流程和安全防护措施。
工程力学专业的实践队员则向孩子们介绍了趣味物理实验:
“分不开的书”:将两本书的书页交叉叠放,让孩子们尝试拉开,以此解释摩擦力的作用;
“筷子提米”:用筷子插入装满米的瓶子,提起后瓶子悬空,展示压力与摩擦力的关系。
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队员准备了有关工业工程图文并茂的生活案例展示课件,展示工业工程在超市货架摆放、快递分拣等日常场景中的应用。
实践队员给小朋友们讲述矿石知识。徐祥菲摄
温情传递:手语表达关爱,无声绽放芳芬
为增进与孩子们的交流,实践团队提前排练了手语版《送你一朵小红花》。表演时,实践队员用手语表达花瓣绽放、奖励鼓励等动作,此刻,手语超越了沟通界限,化作了一道纯净的桥梁,让理解与关爱在志愿者与孩子们之间静静流淌,共鸣。
志愿者们共同用手语演绎《送你一朵小红花》。徐祥菲摄
最后,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的实践队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将专业所学转化为寓教于乐的互动体验。孩子们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创造的乐趣与科学的神奇。活动在温暖与收获中圆满结束,爱与希望的种子已悄然播撒。
“能源译声·暖心同行”社会实践队合照。徐祥菲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