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絮语

发布时间:2025-06-09 12:48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初遇泰州时,我带着录取通知书的雀跃穿过凤城河上的薄雾。这座被长江与淮河共同哺育的城市,像一本缓缓摊开的线装书,梅兰芳的水袖是它的扉页,柳敬亭的评话是它的注脚,而我的四年青春,注定要成为它墨香里的一枚朱砂批注。

1.jpg

一、水做的骨骼

     泰州的晨光总是从水上醒来。当我在泰州学院图书馆的落地窗前背书,望海楼的金顶正将朝阳折成无数碎金,撒在凤城河的绸缎上。课业间隙骑车穿过老街,桃园的木香与望海楼码头的水汽便追着车轮缠绕——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建城史的水城,连历史都是湿润的。施耐庵在溱潼水云间写下梁山泊的波澜,郑板桥在稻河边的瓦屋里画瘦竹,而今我们捧着奶茶走过钟楼巷,鞋跟叩响的青石板,说不定正叠着某位进士赶考时的脚印。

二、舌尖上的风雅颂

     泰州的早茶是慢板三眼的名伶演出:烫干丝是清丽的开场白,鱼汤面是醇厚的咏叹调,而荞面饼裹着油条的酥脆,分明是市井生活的华丽颤音。记得带北方同学尝溱湖八鲜宴,她对着簖蟹发呆:"原来《红楼梦》里说的‘螯封嫩玉双双满’是真的!"

三、在古意里生长的新枝

     在泰州医药城时,我常惊叹于传统与创新的奇妙共生。千年前,这里是马可波罗笔下的"医术之城";如今我们穿着实验服走过的玻璃大厦,正研发着全球领先的疫苗。夜色中的三水湾时尚街区,评弹声与吉他声在霓虹里交织,就像我的同学们——有人在天德湖公园写生园林建筑,有人在数据产业园调试机器人,而紫藤花架的读书角永远坐着考研学子,他们翻动的书页里,既有《楚辞》的芬芳,也有分子式的韵律。

    凤城河畔,柳絮再次飞成雪。我终于懂得这座城市给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它教会我们像水一样包容传统与革新,如梅兰芳大师那般"守正出奇"。当高铁站前"幸福水天堂"的标语映入眼帘时,我悄悄把学生证藏进书包——从此我不仅是泰州的过客,更是它永远的孩子,我的血管里将终生流淌着凤城河温柔的波光。(作者:盛佳颖)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