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四日清晨,当第一缕晨光穿透紫藤花架,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初级实验中学西校区启动了"自然即课堂"主题美育实践。这场春日艺术之旅,旨在打破传统教室边界,以美育重构青少年自然认知,通过"观察-感知-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真实的春光里读懂色彩语言。
美术教室的落地窗前,流动的晨光与电子屏上的春日绘画课程同频共振。美术老师张俭伟将莫奈笔下的睡莲光影与窗外真实摇曳的紫藤进行比对,带领学生解构"印象派"与"写实派"在春风中的不同表达方式。这种虚实相生的沉浸式教学,让学生们忍不住感叹:原来光影会跳舞,春风有形状。
午后的阳光正好穿透紫藤花廊,将春意盎然的花园变成了露天美术馆。学生们调色板上的钴蓝与花架的淡紫相映成趣,速写本、团扇和自制的书签里既有工笔勾勒的叶片脉络,也有抽象表现的春日光晕,更有深刻隽永的诗行。
学生们以紫藤为媒,在春光中孕育出多件自然艺术结晶。当工笔勾勒的藤蔓在宣纸上蜿蜒生长,水墨皴擦的云影与真实花架投下的光斑重叠时,少年们用笔尖完成了与春天的双重对话——既记录着叶片的每一次呼吸,也捕捉到时光在花蕊间流转的弧度。
这场与春同频的美育实践,悄然改变了少年凝视世界的维度。当他们的目光学会在紫藤花架间拆解光的色谱,指尖懂得在春风中读取自然的笔触,那些曾被定义为“写生课”的时光,便成了生命与万物缔结的审美契约。
春日的画笔下,校园的一景一物被赋予新的生命。这场写生活动不仅留下了数幅鲜活的作品,更在学生们心中播下了发现美、创造美的种子。
本次校园写生之旅,是一次关于美、关于成长、关于爱的奇妙旅程。在这片花海中,他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技能,更收获了快乐与梦想,让艺术之花在他们心中永远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