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致力于推动教育创新的西南大学“绘声小分队”走进重庆启聪学校,开展了一场以“构建听障学生英语学习平台”为核心的实地调研活动。团队深入课堂观摩教学、记录师生互动细节,并与特教教师深度交流,旨在为听障学生量身定制更高效、更具包容性的语言学习解决方案。
课堂观察:手语融合与互动激励成关键
在课堂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将关注焦点置于英语课堂上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着重对手语与口语并行的教学方式以及创新的课堂互动手段进行了细致观察与详实记录。教师在授课全程同步运用口语和手语,这种双语教学模式不仅助力听障学生精准理解知识要点,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有声世界与无声世界学子的课堂融合,使得两个群体能够在同一课堂环境中无缝交流、共同成长。与此同时,教师还巧妙地引入“123鼓掌”互动法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三次节奏明快的掌声既是对学生精彩表现的即时肯定,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瞬间开启学生积极情绪的大门,让课堂氛围在鼓励与欢乐中不断升温。以“生日与时间”主题教学为例,教师精心设计图文结合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如“My brother’s birthday is in June”“Jack’s birthday is coming”,同时,教师凭借形象的手势动作,将“birthday”“June”“coming”等关键词的含义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记忆效果。这些鲜活的教学场景为平台设计团队带来了诸多重要灵感,促使他们深入思考如何将线下教学的成功经验转化为线上学习资源。展望未来,平台有望推出动态手语动画,以生动的形式演绎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反复观看、模仿手语动作;同时构建可视化例句库,将各类例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分类整理,为学生打造更加丰富多元、便捷高效的学习体验。
图为学生在上英语课 孔乐艺供图
深度对话:从需求出发解构学习痛点
课后,小分队成员与师生展开座谈。启聪学校校长坦言:“听障学生更需要视觉化、场景化的学习工具,但现有资源往往缺乏针对性。”学生也反馈,传统英语教材的抽象语法解释常令他们困惑。英语老师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指出听障孩子单词记忆是一大难题,孩子记不住单词就没办法做题,老师们建议平台可以增加单词记忆模块,利用视频动画,游戏闯关等形式帮助孩子们扩大词汇量。这些洞察让团队更明确方向:平台需强化多模态交互设计,例如通过文章阅读背单词、视频情景剧还原生活对话、利用AI手势识别技术辅助发音练习等。
图为团队与启聪学校校方领导和老师就平台研发方面展开座谈会 孔乐艺供图
理念共鸣:以尊重与创新打破壁垒
教室黑板报上:“心有星辰大海”的标语,恰与绘声小分队的调研初衷相呼应。团队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仅要解决技术问题,更要传递教育平等理念。平台的每个功能都将以听障学生的真实需求为锚点。”此次调研已收集超200分钟课堂影像、80余份师生访谈记录,后续将联合特教专家进行数据建模,推出首个测试版本。
图为孩子们在填调查问卷 孔乐艺供图
重庆启聪学校的实践经验为融合教育注入新动能,而绘声小分队的这场调研,则让科技的温度照进现实。未来,团队计划与全市多所特殊教育学校建立合作,持续优化平台功能,让更多听障学生突破语言壁垒,拥抱更广阔的世界。(通讯员:颜赛男 孔乐艺)
图为孩子们大课间做眼保健操 孔乐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