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 管理学院 彭滔
为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在助力女性就业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同时聚焦妇联组织在促进女性职业发展中的前沿探索与实践创新,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数智巾帼”团队在与龙泉驿区妇联提前取得联系并充分沟通后,于2025年1月10日上午,前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阳光月嫂服务中心(龙泉驿区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开展实地参访活动。期间,团队与该中心主任郭玉娟女士进行了深入访谈,详细了解了该中心在女性技能培训、职业发展支持以及妇联组织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访谈伊始,郭玉娟主任详细介绍了“龙泉驿女红”品牌的发展背景及现状。据郭玉娟主任介绍,“龙泉驿女红”是龙泉阳光月嫂服务中心精心打造的两大品牌之一,与“龙泉阳光月嫂”这一家政服务品牌不同,它专注于女性居家灵活就业,将提升女性技能、增加家庭收入与弘扬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这一品牌是在生态移民、省市妇联大力推动蜀绣产业发展等的背景下,区妇联为帮助城乡女性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而推出的重要举措,涵盖了蜀绣、羌绣、钩针编织、棒针编织、串珠等多种传统手工艺项目,其中蜀绣项目尤为突出。郭主任进一步讲述道,该中心早在2013年便设立了蜀绣坊,并聘请了专业蜀绣老师进行长期授课,学员经过一定时间的系统学习后,即可承接相对简单的订单,进而实现居家灵活就业。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中心已累计开设女红培训班240期,培训妇女1.4万余人次,成功帮助0.9万余人实现就业。在谈及品牌的具体推进模式时,郭主任提到了“前端培训+后端市场”的创新模式,即前端的专业技术指导与后端的多方资源整合汇聚订单并拓展产品销售渠道相结合,以期帮助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达到提升技能、拓展素养、就业创业的“多赢”效果。
访谈结束后,郭玉娟主任热情地带领团队成员前往蜀绣坊参观。踏入这间温馨而充满艺术氛围的房间,只见绣架整齐排列,学员们正专注地绣制着手中的作品;房间四周陈列着一幅幅精美的装裱蜀绣作品,展现出蜀绣工艺的精湛与独特魅力。团队成员注意到,前来学习和绣制的学员涵盖不同年龄阶段,从年轻的手工艺爱好者到经验丰富的老绣娘,她们在这里共同传承着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近距离观赏蜀绣的绣制过程、精湛工艺和丰富图案后,团队成员们不禁被这一传统技艺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当问及蜀绣坊的销售渠道时,一位资深学员热忱地分享道,蜀绣坊主要采用订单式与卖场售卖相结合的方式,并通过线下与线上销售的融合来拓展市场。具体地说,蜀绣坊可承接如来自省博物馆等机构的订单,也可在如宽窄巷子等的实体卖场进行产品销售。此外,蜀绣坊还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开设微店进行线上销售,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实现销售渠道的多元化。可以说,紧跟时代发展的销售模式不仅为蜀绣坊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也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观告一段落,也意味着“数智巾帼”团队于龙泉阳光月嫂服务中心(龙泉驿区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的实地参访进入了尾声。通过此次参访活动,团队充分了解了龙泉驿区妇联如何通过“龙泉驿女红”等项目,为城乡女性提供居家灵活就业的机会,也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职业发展中的独特魅力和强大生命力。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此次参访不仅拓宽了视野,更激发了其对传统文化与女性就业融合发展的思考,也为未来如何更好地支持妇联工作、助力女性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