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为民 ——一名驻留桑植县汨湖小学教了半辈子书的慈利人

发布时间:2022-12-09 11:31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刘为民,男,今年59岁,是地地道道的慈利人,现已驻留在桑植县汨湖小学任教四十二年。如今刘校长到了即将退休的年龄,回望四十二年的教育生涯,可以说,刘校长为桑植县汨湖小学的教育工作交上了一份满分答卷。

阴差阳错当老师,初生牛犊敢挑梁

刘校长出生于1963年,18岁那年他高中毕业,因高考发挥失常,前往桑植县汨湖乡(现走马坪白族乡)前村坪小学找其父亲商量高中复读的事情,当时在殷校长的鼓励下,刘校长第一次站上了讲台,拿起粉笔,成为了一名代课老师,那时,他并未料到,讲台上的这一“站”让他树立了当一名人民教师的人生理想,这一支粉笔就是他今后开展日常工作的有力工具,这一教就是他今后身处异地半辈子的工作生涯。

18岁的少年,身上总有用不完的劲儿,干啥都充满了力量,日子的每一天对于这样的热血少年而言似乎都充满了希望。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当时的前村坪小学,是一所再贫穷、再简陋不过的村小,而在这么“破旧”的学校还存在着一个“讨人嫌”的班级,它让当时学校教育教学最出色的老师都面露难色,年年换老师,期期换班主任,成为了一块烫手山芋,学校谁也不敢接手。也许正是因为看中了刘校长身上的这股劲儿,前小的校长决定将全校最难管的这个班级交给刘校长来带。刘校长说:“我记得很清楚,我当时主要教他们数学,当我把他们带至五年级时迎来了湖南省全省会考,36个学生,考了8个满分,平均分达到了93分,最低分也有八十几分,优秀率更是达到了100%。”这该是一份多么令人骄傲的成绩啊!在农村教育普遍滞后的情况下,能达到优秀率100%,这还是当初那个“差班”的班级?傲人的成绩背后往往蕴藏着师生勤奋努力的汗水。刘校长用自己的实力证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初生牛犊不怕虎,新进老师不惧难。这位年纪仅在二十岁左右的新教师,直面挑战,敢于拼搏,稳扎稳打带完了教育生涯中的第一届学生。

二、扎根乡村育桃李,献身教育心无悔

为了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刘校决心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并通过努力考上中师函授,成为同年能顺利毕业的13个人之一,继续留在了汨湖任教。由于工作干的好,自身条件突出,机缘巧合下,刘校也从一名代课老师成为了一名正式老师。

他是一个慈利人,但他始终没有离开过汨湖。从1981年至今,刘为民校长一直在汨湖从事教育事业。在这四十年中他干过14年的教导主任,参与过汨湖乡响应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方案研究,当了9年的副校长,行政工作繁忙,但只要是他带过主科的班级,考试成绩往往没跌过前三。

他是一个热爱教育的人,教育有方,严慈相济。凡是他教过的学生都有两“见”——小时候见了刘校拔腿就跑,长大后见了刘校话家常,送温暖,无比亲热。因为刘校对教育的卓越贡献,他还曾参加桑植县首届表彰大会接受表扬,并被评为桑植县首届“最美乡村教师”。

他是一个热爱学生的人。学校条件不好,教室没有天花板,冬天到了,学生瑟瑟发抖,他便跑进竹林,拖曳出一捆捆竹子,用一双手生生编出了一个能充当10多平米教室的天花板,为学生挡去酷寒。

“作为一名慈利人,却四十年来扎根于桑植县的一个小小乡村当了半辈子的老师,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概括您的教育生涯,您会用哪个词呢?”

“无怨无悔。”

无怨无悔,轻飘飘的四个字却如同一座巍峨高山重比千金。

习近平曾深情寄语广大青年:“要永葆初心使命……让青春之花怒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刘为民校长用尽一辈子的时间全心全意扎根异县乡村教育,用他的全部青春实现了自己的铮铮誓言,回应了党组织的号召。一颗丹心为教育,半是热血半是泪!

三、四十年来如一日,全家传承教育心

其实,刘校长对教育的热忱是世代相传的。

四十二年前,他以教师父亲为榜样,跟随父亲的脚步留在了汨湖。四十年里,他在教育岗位上结识了同为优秀人民教师的爱人黎小芳。数十年后,他的孩子如今也在桑植县从事教育事业。教育之心世代相传。刘校长继承了其父的干教育的一把火,又将这把火传承给了下一代,他们这一家子为桑植县的教育贡献出自己一力量。

刘校长,平凡!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干了四十多年。

刘校长,固执!不仅在一个地方扎根教了一辈子的书,还让他的后代亦投入教育事业。

刘校长,了不起!身在异地,心在汨湖,他用四十多年的青春助力汨湖小学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刘校长这样将青春燃烧给教育事业的人,中国才能人才辈出,中国教育才足以生生不息,国家才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让我们向这些老前辈们致敬。满腔热忱为教育,共同孕育国之栋!(通讯员:唐美玲)

 

图说天下

生活态度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大学考研
留学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