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还是“留”:照见乡村教育里的定向师范生|初心与使命

发布时间:2022-10-10 15:06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通讯员:周文)怀揣教育梦想坚守山区,做探索乡村教育的实践者。用青春拓宽教育边界,以执着培育乡土文化。双脚沾满泥土,双手携起万家,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贫寒,一天天,一年年。

“2019年大学毕业,我选择回到乡村当一名乡村教师。从事乡村教育将近4年,我见证了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也收获了作为乡村教师的幸福。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虽然平凡,但我愿意点亮乡村孩子的梦想,让他们逐梦飞翔。”谈起乡村教育,桑植县蹇家坡学校教师周娇不禁热泪盈眶。

一、定向师范生:无悔的人生选择

周娇从小到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教师,中考时得知有机会考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定向师范生,果断报名,一师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成为她的精神给养。毕业后,很多同学不愿意回到乡村教书,毁约到大城市工作,看到同学们纷纷留在大城市,周娇有些动摇了,得知自己分配到湖南省桑植县蹇家坡学校任教,从这群学校长长的校名,就可以看出苦寒。但是,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周娇,对农村有深厚的感情,在犹豫和彷徨之后,还是义无反顾地背起行囊来到了这所位于大山里的学校,开启了她的乡村教育探索之路。

学校校舍面积不大、条件简陋;师生规模也不大,只有将近300个学生。校长从我失落的眼神中读懂了我的心思,他说:“周老师,别看咱们学校小,想当年几亩薄地搞建设,一排瓦屋半学堂,不还是能考全县第一,不还是托起了山里娃的希望?只要有心,一切皆有可能。”

看着校外蜿蜒的山路、苍茫的山色,周娇第一次深切感受到肩上的重任。她暗暗许下愿:这里承载无数家庭走出大山的希望,一定要加倍努力,艰苦的条件难不倒我们。

那是周娇的第一堂语文公开课,虽然她很努力查阅各方面资料准备,但是因为经验的不足,对农村学生的了解不够,在展示环节,节奏没有把控好。在学校的评课会上,前辈老师们严厉批评了她。备受打击的周娇回去后坐在班级旁边的台阶上发了很久的呆,她心中很委屈:“我一直在很认真地在学、在教,没有系统的指导和帮助,我就靠自己去摸索。我真的有那么差吗?我真的不适合教书吗?这样下去,我留在这里还有什么意义?”班里的学生看到她低落的样子纷纷走过来,小心翼翼地围着她询问:“老师,是不是我们今天没准备好?”“老师,您今天的课我真的有很认真在听,很多次都想举手,可是听课老师太多了,我害怕,对不起。”……虽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强烈的怀疑,但是同学们的关心温暖了周娇的心田,更坚定了周娇留下来的信念。

这一留,就是3年。

二、身兼数职:会上所有科目的语文老师才是好班主任

作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周娇本以为自己会像许多同学一样成为一名小学专职语文老师。后来,接到负责教授初三语文、小学六年级语文和班主任工作任务时,周娇倍感压力,她拿出所有精力,边学边教,边教边学,从一个“门外汉”快速成长起来。

“当时每天只要有时间,就打开各种网课、各种公众号、学习强国等,学习教育教学方法,打磨自己的每一堂课。”周娇说,每天上完课后,还要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率,尽量做到“学生减负高效”。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来,她带过三个毕业班,成绩均十分突出,2022届初三语文一举夺得桑植县公立学校第一名。她用努力和成绩获得了同事和家长的认可。

目前,由于蹇家坡学校缺历史老师,周娇勇敢站出担当起跨学科教学任务,此外,还负责小学多个年级的美术课、劳动课和心理健康课教学。这些“副科”,在周娇眼中十分重要,她时常教导孩子们:“我们多么幸运,才能生活在这座大山里,可以自由自在田野里奔跑,可以了解大米原来的模样,可以亲手播种和收获……这些幸福,是我们大山里孩子们的独一份拥有。”

山里的留守儿童多,乡民们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为让山区孩子享受到高品质的教育,她从当地的实际条件出发,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因地制宜,探索开发适合孩子们发展的校本课程。

为给孩子们提供学习活动的生态种植园,周娇老师带领同学们俯下身子一起劳动。夏天太阳非常火辣,烤得人喘不过气,只见她双手挥锄,弯腰拔草,手脚是泥,不知疲倦和劳累,露水和汗水交融在一起。

在她的带动引领下,同学们明白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观,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乡村田野中的玉米皮、树叶、石头、废布、废旧竹帘,种植园中的花生等,这些都成为了他们的课程资源。

她带领同学们们坚持采用参与式、体验式、实践式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参与其中,亲身体验活动的乐趣。在种植园中,从翻土播种到锄草、浇水,从观察秧苗生长到收获果实,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孩子们每周都会进行田园课程,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听闻大自然的声响,尽享植物成长与自我成长的快乐,让他们从小就种下爱心,拥有责任心。

“老师,瞧!这是我们小组种的花生,好多好大。”孩子们收获花生时不禁骄傲地赞叹。“这才是真正的课堂。”学生家长看到了对周老师竖起大拇指。

谈到为何要掌握教学的“十八般武艺”,周娇表示,乡村教师人员配置紧张,教学任务重,必须要“一专多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尽可能掌握更多本领。

三、前路崎岖: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教育是一个“发现、实现、呈现”的过程,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发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势,为他们提供属于自己的舞台,让他们站在自己的舞台中央闪闪发光。

学生伍萍,从小性格腼腆内向,家中有八个兄弟姐妹。周娇老师初次了解到她是被她家中的人口震惊,第二次注意到她是因为她的语文只有75分,师生之间的谈话。在谈话中,周娇老师看到了伍萍对读书的渴望和无能为力,决定一定要帮助这个大山里的女孩子改变命运,一次,在这个孩子的作文里,周老师看到了独特的思考方式,在周老师的润色下,这篇作文在全县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从此,她一鼓作气连拿多个第一,有一篇作文竟然刊登上湖南日报头版。伍萍也越来越自信,中考如愿考上桑植一中,社会慈善团体负责她整个高中的学费和生活费。

学生冯爽,由于原生家庭,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刚上初三,十分叛逆,成绩直线下滑。在每日练笔的作文中,我发现了他的写作才华,以凳子和盆做比,写自己的孤独世界。在和班主任交流完这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后,周娇老师当即表示:“这是我遇到过的最有灵气,最有才华的学生,我可能再也遇不到写作这么有灵气的孩子了。”孤独沉默的冯爽向周老师打开了第一扇窗,周娇也通过每日在作文里的交流,了解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慢慢的,冯爽和周娇老师的言语沟通也最来越多,他们一起聊梦想,谈未来。自此,冯爽变了,他以笔为剪,砍断心中所有的荆棘,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开始自信,开始发光。

2021年,冯爽考上定向师范生,多年以后,也会像周娇老师一样回到乡村当老师。聊到这个孩子,周娇老师十分感慨:“五年前,我们是师生;五年后,我们是同事。我想,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亲其师,信其道”。如周娇一样的定向师范生还有很多,面对“流”与“留”的选择时,他们选择留在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用青春、责任、爱心、智慧去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他们如一缕微光,点亮乡村教育的一抹希望。

 
 

图说天下

生活态度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大学考研
留学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