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科技强国 “航院、集成电路学院、机械系、生命学院赴

发布时间:2022-08-16 09:14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创新驱动、科技强国——绘制海南“创新蓝图“

——“航院、集成电路学院、机械系、生命学院赴海南实践支队”实践纪实

文/黄凡 杨涵方

宁远河东侧,地处北纬18度的冲积平原聚满光和热。

海南岛于2018年开始着重于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南繁科技和深海科技两大板块。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细致端详规划布局:“一个立足温度,一个立足深度。方向选得好。”四年后的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海南考察,这次在三亚,他着重考察了南繁科技与深海科技板块。南繁科技板块包括南繁科技城、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全球生物谷,深海科技板块重点布局深海科技城、南山科考母港。7月21日——7月25日,“航空航天学院、机械系、生命学院、集成电路学院赴海南实践支队”队员追寻总书记的脚步,实地探访海南科技创新发力位点,绘制出自己的“国家发展创新地图”。

“没有良种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

小小种子,有多重要?

把时间拨回到两年前,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他举的首个例子,就是在农业方面,“很多种子大量依赖国外”。两个月后,他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反复思考,感到有一条必须明确,就是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育种在提高产量、增强抗性、改善品质、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作用显著。据介绍,优良种子可以贡献粮食增产量的45%—50%。在2022年4月10日,总书记冒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来到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和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此后,“推进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南繁硅谷”两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追寻着总书记的脚步,7月21日,我们海南实践支队第一站便来到了三亚崖州湾科技产业园区,主要了解了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的建设与取得的丰硕创新成果。实验室是去年5月成立的,依托和服务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在种子科技创新和种业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发力。我们了解到目前有20位院士正在这里启动院士创新团队筹建工作。60后的院士和90后、00后的高校学子在同一个屋檐下钻研,数以千计的科学家、技术员从全国各地聚集到南繁科研基地开展育种、制种。据统计,累计超过2万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南繁加代、繁育,占到全国育成新品种的70%以上。实验室成立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攻关研发大豆分子设计育种芯片,培育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

另外,产业园区人力产业总经理蔡振飞与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座谈。他谈到自上世纪50年代建立全国育种基地,如候鸟迁徙的老南繁人 “一边当农民,一边搞科研”“躬身背麻袋,返乡路迢迢”,包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植物遗传育种学家谢华安、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个个怀揣热情,在这里留下足迹。近些年来崖州科技城,包括崖州种子实验室从无到有,再到目前走出自己的特色创新之路,实现单纯育种向种业全产业链转变,共享平台日臻完善,也是依靠着一大批怀着热血的科研人员和建设者的不懈钻研和劳动。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同一片田野上,播撒着一代代的希望,很多人默默耕耘、久久为功,传承着自主科技创新的坚定信念。

通过在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的参观座谈,实践队员深刻意识到,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走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粮食安全。所以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农业科研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劲头,勇攀农业科技高峰。

致胜于未来 向深海进军

海南既是“种业硅谷”、“育种天堂”,还管辖我国三分之二的海洋面积,在开展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等技术研发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种子”与“海洋”,一个深扎泥土,一个广阔无垠,看似毫无关联,却是海南省科研创新制高点的两极,也是攸关中国发展的战略命题。2018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见到了一群深海人。埋头科研的他们,向总书记汇报了推动民族复兴的深海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思虑深远: “用我们自己制造的装备,开发我们的油气,提高我们的能源自给率,保障我们的能源安全。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事情。”

第二站启程,我们海南实践支队在7月21日下午参观了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首先,我们通过视频以及讲解,了解了深海所的建设历史、机构组成,以及国家是如何大力支持深海科技发展的;随后,所内高级工程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深海勇士”、“奋斗者号”的研发历程,并且带我们进入工厂,实际观察其基本构造,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高清视频传输装置等,了解了海洋观测设备与信息服务系统研发应用情况,也深深感悟于研发高精尖创新设备的筚路蓝缕。实践队员杨涵方感叹道:“深海蕴藏着地球上远未认知和开发的宝藏,但要得到这些宝藏,就必须在深海探测和开发方面掌握关键技术,深海所勇于走‘自己的路’‘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自主研发出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等万米级载人潜水器,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还使中国在深海技术方面领先于世界。创新真的是向前发展不竭的驱动力!”

问天探苍穹 科技强国力

7月24日下午2点22分22秒,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495秒后问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在文昌市龙楼镇一户人家的房顶上,海南实践支队的同学们怀着激动无比的心情,在现场观看了火箭发射的全过程。发射台的倒计时的紧张气氛,火箭腾空时的壮美身姿都让大家深深震撼,深切感受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

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第二个舱段,也是首个科学实验舱,主要用于支持航天员驻留、出舱活动和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同时可作为天和核心舱的备份,对空间站进行管理。在问天实验舱上,有很多“硬核”的科技创新。作为航天员未来在空间站内进行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问天实验舱配置了多台科学实验机柜,许多科学实验数据都需要实时传输,对通信传输能力的需求大大增加。针对这个问题,科技人员为问天实验舱修建了一条太空通信的“高速公路”。12个软件可实时处理30路链路数据,让航天员在空间站像在家里一样,与在途的飞船“电联”,各舱间“群聊”,精准设定单个或多个通话对象。此外,为了让实验舱“柔性翅膀”24小时不间断追踪太阳,保持最高状态的发电效率为空间站保障用电,问天实验舱首次采用了太阳翼双自由度同时转动,确保每一缕阳光都垂直照射在太阳翼上。

红色娘子军 精神永传承

大国创新生于坚实根基之上,坚实的根基源于那些曾经洒热血于琼岛上的英雄。在实践支队活动中,队员们也并没有忘记追寻红色足迹,传承她们的精神。“她们”便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著名的琼崖“红色娘子军”。实践支队参观了红色娘子军纪念馆,观看了以红色娘子军真实经历改编的大型实景演出,真实再现娘子军建队——围剿土匪——穿越热带雨林——掩护军队撤退,多数人壮烈牺牲等重大事件,让人热泪盈眶,也深感现在安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支队成员还在纪念馆门前重温了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声音,仿佛在对近百年前的娘子军庄严承诺。

尾记

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时,曾引用海南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中的歌词:“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过还想见。”如今的海南,在“海”——深海科技、“陆”——育种创新、“空”——载人航天三条自主创新道路上奋起勃发,愈走愈远。五天四夜的海南之旅,虽然辛苦又短暂,但“航院、集电学院、机械学院、生命学院赴海南实践支队”队员通过在崖州湾科技产业园区、深海所、文昌发射中心等地与自己专业紧密相关的实践活动,深刻体会到了祖国的繁荣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以及创新驱动对国家力量的显著提升。国家之所需、人民之所需、时代之所需,就是科技创新之所向。

实践队员参观崖州湾科技产业园展馆                       实践队员了解南繁板科技与深海科技板块

实践队员参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                     产业园区人力产业总经理蔡振飞与实践队员座谈

实践队员参观中科院深海所

实践队员参观红色娘子军纪念馆

实践队员观看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

 

图说天下

生活态度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大学考研
留学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