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681分和父亲激动抹泪”的爆红说开去

发布时间:2022-06-28 13:41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2022年6月23日是云南省高考查分的日子。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毕业生马旭宇查到分数时的画面被他的家人随手拍下,并发布于抖音平台。视频中马旭宇查出分数为681分时神情淡定,但在他身后的父亲却已激动落泪。一时间感动众多网友,登上全网热搜。

一个随手拍摄的视频,一段突然成为“网红”的佳话。视频之所以打动网友、引发共鸣,笔者以为原因有二:一则是“681分”这个耀眼的成绩下所藏着的三年寒苦,勾起了“同是高考人”的回忆;二则是“父亲激动落泪”这个举动中蕴含的脉脉温情,轻轻撞到了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在这个被各种 “创意拍摄”作品轰炸的时代,这种“无心插柳”的真情实感更显可贵。

但笔者决定动手写下这篇文章的原因,却是这位毕业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两句话,一句是:“父亲的落泪既是为我感到高兴,也是觉得这些年的付出,值得”。另一句是:“我喜欢我们班,喜欢我们班的同学,很感谢他们。”短短两句话中,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励志鸡汤,平淡中透露出这孩子内心的安和。换句话说,笔者更在意的是什么才是成功的教育——或者再功利一点,怎样才能让孩子考出高分。分数当然不能是唯一的评价标准,但最起码分数公正客观,这里不想争论关于“应试”或者“素质”教育的关系,只是就这个结果做一个反向揣测。

于是笔者开始思考所谓“681分的学霸”和这两句话之间的关系——究竟是因为考了681分才安和,还是因为安和才考了681分?在笔者看来,应该是先有安和的心态,才有了后来的高分。如果是这样,这孩子的安和来自哪里又成了一个话题。从他在接受采访时的两句话来看,首先他是知道并懂得自己父母的付出的。现在虽然无法直接将这个孩子的“懂得”与他681分之后的勤勉绑定在一起,但从小在一个“既有爱的付出,又有懂得爱的付出”的家庭中成长,其内在品质的修养上,该是不会有太大问题的。就此而言,父母是成功的。

其次,他是懂得包容的。对于班级、同学,他表现出的是喜欢和感谢,从这一点看,它是包容的。如果“懂得”是家庭教育的成功,那么“包容”应该是学校教育的滋养。对于十几岁的青少年,环境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如果他一直在一个相互嫉妒、抵触的环境中读书,那么,他的包容早晚也会被耗干耗尽。

出于好奇心,笔者试着查了一下这孩子毕业的学校,资料显示,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中学地处我国西南边陲蒙自市,于2016年建校,迄今办学六年。也查了一下这所学校今年的高考成绩:从2019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就拿到云南省理科加分和裸分两个第一名开始,这所学校的成绩始终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趋势,今年的成绩也很不错:“2022年全校985人参加高考,3人成绩被屏蔽(进入全省前50名);600分以上465人,600分以上人数较上一年增加62人;文科一本上线118人,一本率93.65%,理科一本上线人数798人,一本率93.99%,文理科综合一本上线率93.95%,较上一年提高1.93个百分点。”(网络数据)同时,近四年的高考成绩一直在稳步提升。

一所地处边疆的地级一中,要说它不靠严格的管理和反复的练习来提高成绩,说来谁都不信,可是如果说它只有严格的管理和反复的练习,那这些孩子就会丧失一个“安和”的环境。笔者不从事教育行业,不敢胡乱的下定论,只是单纯地觉着,在我所想到的管理和练习模式后,这所学校应该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

最后,除了家庭和学校,社会也应该为我们的教育,为我们的孩子营造“安和”的环境,多些平淡,少点戾气。至于真的在高考中考多少分,每个人的能力上限不一样,特长也不一样,所以在笔者看来,这孩子在查到分数的这份安和,反倒比681分可贵得多。和谐社会,我们需要更多这样“安和”的孩子健康成长。(方孔)

 

 

图说天下

生活态度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大学考研
留学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