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临平第一中学:打造智慧课堂的“临平一中”模式

发布时间:2021-08-13 11:42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让每一位学生有梦想有希望”12个大字矗立在杭州市临平一中门口。从1978年建校至今,无数学子梦想在这里启航,自信绽放,成为社会的佼佼者。

破局

敢当改革的先行者

6年前,在教育战线坚持近30年的唐建强接任杭州市临平一中校长。有着多年管理经验的唐建强认为,一个学校,没有创新,就无法前行,学校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与时俱进。

在临平一中副校长杜国强看来,班级里四五十个学生作业是一模一样的,存在着大量的重复性的作业,老师对于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也不系统。

此外,学校老师也普遍反映,传统教学方式,大量的刷题,学生学得很累,老师们教得也累。

如何把老师和学生从这种传统的模式里解放出来,让课堂效率更高,解决教学中的痛点,是当时杭州市临平第一中学学校管理层在思考的问题。

教学改革,是主动选择,也是被动选择,因为已迫在眉睫。

【杭州市临平第一中学校长  唐建强】

 

【杭州市临平第一中学副校长  杜国强】

   探索

“互联网+教育”发展之路

经过调研,学校明确了需求,寻找一种智慧课堂的产品,能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辅导、个性化的作业布置、提高课堂效率、减轻老师的工作量,具有学情分析等功能。

“当时有三家智慧课堂产品企业提供服务,我们成立了专家评审组,对产品进行评分” 杜国强介绍,为了找到更适合的课堂产品,学校邀请了学校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一些学科骨干教师,组成专家评审团。从知识层面和操作层级进行评定,最终确定了智慧课堂使用的是科大讯飞。

肖珊珊老师的课堂互动

现在的智慧课堂,课前有预习、课中有互动参与、课后有个性推题, 而这在原来得课堂上是不敢想象的。学生们有没有学会?会的程度如何?智慧课堂做到一目了然。

实施

让部分老师先“尝试”

不过,实施的过程,没有想象中的顺利。

1978年建校的杭州市临平第一中学,老师的平均年龄接近40岁。很多老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课堂教学,比较困难。

“顶着压力让一部分老师先使用”,杜国强回忆,刚开始的时候,学校选择了一些相对年轻或想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式的老师,让他们开始应用到课堂当中。

应晨曦老师的课堂讲解

为了确保智慧教育有成效,学校成立智慧教育工作小组。成员主要包括校领导、备课组长、年轻老师、对智慧课堂感兴趣的骨干老师等等。同时,开展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精准教学的理论水平。通过专家引领、课题指引、论文支持等方式,让老师快速熟悉智慧课题的教学方式、方法。

同时,强化实践研究,为精准教学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英语老师肖珊珊、科学老师王媚、寿佳佳很快探索出了智慧课堂的使用模式。

以英语教学为例,通过智慧课堂平台,课前推送学习资源,对预习情况诊断,帮助老师掌握学生预习效果,完善教学设计;课中通过知识点的讲解,分组讨论,丰富的互动形式,提高上课的积极性、互动性,精准讲评;课后通过个性化作业,复习巩固知识点掌握,推送个性化作业,实现学习的个性化学习。同时,家长还能实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智慧课题实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精准预习;从“题海战术”向“靶向作业”的转变;课堂立体互动,互动性强,构建动态的课堂教学模式。

“互联网+课堂”的模式,得到了很好的反馈,很多老师感受到了新变化。在帮助老师精准教学的情况下,助力学生更高效的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形成良性循环,哪里不会讲哪里”英语老师肖珊珊这样形容智慧课堂的使用感受。由她独立完成的《大数据驱动下的初二英语复习课精准教学实践》还入选了《浙江省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教学蓝皮书》。

看到了学习效果,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了智慧课堂的队伍。逐渐形成了人工智能智慧课堂的“一中模式”。 2019年,杭州市临平第一中学,学校成功入选浙江省教育部门教研室“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教学”子课题学校,成为浙江省精准教学的“标兵”,先后吸引了众多学校前来学习、交流。

筑梦

探索智慧教育“未来”发展之路

经过3年多的智慧校园建设,学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在已经成为展示余杭区乃至杭州市信息化建设、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窗口。

智慧课堂精准教学做了三年,应用班级的使用效果非常明显,经常使用的肖珊珊老师的英语成绩同类班级当中一直非常出色。看到了改革后的成果,老师们也更有信心了。 现在很多时候,还被应用于早自习课堂,有了很多的使用场景。

十四五开局之年,临平第一中学又站在了新的起点。校长唐建强表示,学校将一如既往坚持“一核两翼 多元发展”目标,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方法和新途径,着力打造智慧教学的“一中模式”,从而为提质强校保驾护航。

 

图说天下

生活态度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大学考研
留学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