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四风”建清廉校园 情暖留守儿童之家

发布时间:2020-12-30 15:09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2020年浙江省云和县教育系统开展“清廉学校示范校”建设以来。云和县梅源中学就紧紧围绕“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四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营造全校浓厚的清廉氛围,也让这股清廉之风走进了留守儿童的家庭。

自1972年建校以来,云和县梅源中学一直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坚持实地家访,走进每一位留守儿童家里,关注他们的家庭状况和学习生活需求,用母爱温暖每一个同学。建校48年来,梅源中学的党员、教师坚持成长教育一个不少,心系孩子情暖万家,走遍了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家门,硬是用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和献身教育的执着追求,全访、勤到、零缺失,让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路上都不掉队。

云和县梅源中学是云和县唯一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学,坐落在云和梯田山脚下,生源大多来自本地偏远山村和外省务工子弟。2020学年全校446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82人。学生基本信息调查显示:全校学生籍贯涵盖9省、36个市、43个县。这些外县籍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地区,随父母一方来云和打工,家庭收入低,文化基础薄弱,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因此做好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为他们送上一份温暖和关怀尤其重要。

2020年11月6日周五下班后,梅源中学总务处主任周伟老师在701班班主任叶颖老师的陪伴下来到留守儿童小黑妹的家里。平日在学校里小黑妹是一个寡言少语,总是低头走路的孤僻小孩。一次巡校过程中周主任遇到了在操场黑暗的角落里的小黑妹,她坐在那里只是抠手,问什么她都不回答。就这样一位沉默而有心事的姑娘,引起周老师的注意。接下来的一周里,周老师关注到女孩时常沉默而且会出现抠手扯头发的行为。周老师意识到问题不简单,便决定亲自到女孩家进行家访。

到了女孩家,只见不大的房间显得狭小而凌乱,女孩局促的坐在凌乱的小床上,低着头不说话。经了解,发现女孩是和爷爷一起生活,爸妈都在外地打工。祖孙俩居住在这两间房的简陋的屋子里。小小的卧室一横一竖两张床,一个是爷爷的、一个是女孩的。两位老师在女孩家坐了很久,刚开始只是很轻松的闲聊。在轻松和温暖的氛围中女孩终于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女孩大了,到了青春期了,太多的事情不知道怎么和爷爷说,也不好意思和爷爷说。而爷孙俩共处一间屋子也让女孩感觉很别扭……当委屈和着泪水一股脑的倾述出来时,大人们都震惊了,爷爷更是泪水止不住的流出来。孩子,这只是一个孩子,一个成长中略显慌张的孩子。周老师,作为一个女儿的爸爸,也忍不住泪水盈眶。他心疼这孩子。怎么能不心疼呢?这孩子也只比自己的闺女大那么一点点啊!

从女孩家出来,周老师拉住了出门送客的爷爷。周老师以一个父亲、一个女儿的长辈、一个老师的身份教爷爷在今后的日子里如何和女孩沟通交流、如何关心、照顾一个长大的女孩等很多问题。爷爷频频点头,一手攥着周老师的手一手抹眼泪,嘴里一直重复着“老师放心,老师放心”……

家访结束了。回家的路上,周老师和叶老师一路无语。每一次留守儿童的家访之路都是这样让人感慨万千。类似这样的家访有多少?学校没有具体统计,心系孩子成长路,家访之路千万里。为了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做细、做实,梅源中学于2017年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党员教师每年都与留守儿童结对,从其它部门援助的经费中开展各种各样的留守儿童活动,从生活、学习、身体、心理、行为、情感、价值观等不同层面,深度关注学生成长、关心学生心理。对于留守儿童的关心和教育于梅源中学的党员、教师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情怀、一种责任。48年中,梅中人一直用最简单的形式走进每一位留守儿童,关心每一位留守儿童。风里雨里阳光里,梅源中学教师的家访之路从未停歇过。

对于每个留守儿童家庭、学习、生活的艰难,都是砸在我们老师心里的“痛”。老师的心就如河蚌,在学生们还是学生的时候,总感觉老师是严厉的、刻板的。但是他们不知道,老师将他们成长中每一粒如砂砾般大小的不易都放在心里了,并用生命中最温暖的心来包裹,待到把它变成珍珠时还给每位学生。梅源中学留守儿童的心里,“老师”就是那个手捧珍珠,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良师、益友。

家访,无小事;但家访,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付出。梅园中学以家访为点、清廉为线,春风沐雨,润物无声,将留守儿童教育做细做实,以最朴素的方式关注每一位留守儿童成长,让清廉之风走进每个留守儿童的心里。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回首往事,梅园中学对于留守儿童教育,在清廉教育的助力下,一直在做,从未停歇。且行且珍惜,行艰情更坚……。(张春影)

 

图说天下

生活态度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大学考研
留学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