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育未来教育科学(深圳)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袁振国谈区域协同

发布时间:2020-12-17 10:51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国育未来教育科学(深圳)研究院成立大会前不久在深圳市学苑宾馆成功召开。大会围绕未来教育创新发展、区域教育创新发展的理念与实践、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与深圳先行示范等热门话题召开为期一天的研讨会,并成功举行了国育未来教育科学(深圳)研究院成立仪式。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教科院原院长、国育未来教育科学(深圳)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袁振国做了题为《未来教育的区域协同发展与创新》的精彩主题分享,经整理全文如下: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教科院原院长

国育未来教育科学(深圳)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袁振国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讨论的话题是《未来教育的区域协同发展与创新》。这个题目里面有三个关键词:未来,区域,协同发展。

关键词:未来

现在“未来”已经成为一个热词,大家谈得太多了。但是,到底怎么思考未来?我在三年前写过一篇题为《未来已来,将至已至》的文章,提出未来的界限已经消失了。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交流,对于“未来”的看法是:今天的东西不是明天的东西,或者说未来不是今天的延伸,未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教育的未来趋势是相对确定的。

未来不是今天的延伸。如果我们现在有可能搬到火星上去,会把什么东西带上去?我们的物质文明、精神财富、社会制度……我们带什么去?现在一个校长、一个局长、一个教育部长……如果要把我们的教育带到火星上去,你会带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思考。我们不会把现在认为好的东西、成功的东西都带过去,一定希望会带有生命力的,在未来会更有利的东西。

未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社会发展太快,快到我们目不暇接,快到我们的思想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我们基本上每天都感受着惊奇、感受着不习惯。什么叫未来?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说未来就是历史,就是现在若干个点连接线的延长线。未来在哪里?未来就是要研究历史,要清楚现实。可是现在的历史发展已经不是线性了,可能是曲线,可能螺旋,也可能反复。

不管怎么变,我相信未来的教育趋势会如下这几点变化:

1.泛在化

现实学校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将会逐渐削弱,随时随地学习的优势逐渐凸显,学习内容本身的重要性会逐渐增强。“教育”的概念会淡化,“学习”的概念会强化,我们未来会形成一个以学习为中心的世界。每个人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即时学习,每时每刻都在学习,形成现学现卖模式。学习者不管在哪里,都可以直接获取信息,及时应对当前问题。这种即时性的学习将会成为非常重要的学习模式。

2.个性化

世界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但我们每个人要找到自己的生活空间。一方面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大家使用了同样的工具,另一方面每个人又有无数的出发点,我们生活的范围、我们交往的对象,这个模式跟以前不一样了,我们现在跟以前已经很不一样了。“天涯若比邻”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事实,以前的交往圈子以生活的范围为半径,现在生活的交往圈子以微信、互联网通达的地区为半径。越是丰富多彩,越会个性化发展,所以个性化学习以及为了实现个性化学习所做的各种各样的变革,已经是重大趋势。

3.师生关系的变化

师生关系的变化是必不可免的。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方式的重要性会逐渐下降,传授知识、获得答案的学习方式将会逐渐地退出教学舞台,寻找答案将是我们学习的主要方式。但是,现在我们越来越能感觉到网络的重要性,任何答案都可以在网上找到,不用太依赖人教。所以未来的学习方式一定是通过寻找问题来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也能很好地促进师生互动。将来没有教育者,只有学习者,所有人都是学习者。教师和学生在生活中、在交往中、在教学中,彼此都是学习者,彼此都是互相学习的人。学习不再有年龄限制,这个现象现在已经显著,年龄很小的孩子经常会语出惊人,他们会有很多成人都不知道来自何处的知识信息。

在以前,小学、中学、大学会分学段学习。而现在,很多孩子能够掌握中学甚至大学的知识,而且可以解释得非常清晰,令人感叹。如今的社交媒体如抖音、bilibili、小红书,已经成为开放信息的通道。“教师”是一个职业定位,但是“教师”作为“教人”的理念已经逐渐不再存在了。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一定会变成伙伴关系、互相学习的关系。

4.幸福感

人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体验,叫做“幸福感”。以前我们讲“学会生存”的翻译不很准确,因为“生存”跟英文的原词意义不一样,现在已经发展到学习过程中强调一种积极的体验。我们现在学习痛苦的体验太深了,所以一定要向幸福发展。

以上四个变化一定会越来越强烈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发生,会越来越多地在教育当中占据更大的比例。

关键词二:区域

现在“区域”的概念和“地区”不一样,因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地区的重要性在下降,区域的意义在上升。区域有实体的也有虚拟的,虚拟的空间,虚拟的概念会越来越重要,会超过实体的概念,区域的合作不一定是地理上的地区。小时候听老师讲地区的时候发现,社会发展总是从人类文明的角度来说,从小农经济到工业经济,从工业经济到智能经济。小农经济是非常小的合作范围,工业发展的过程是社会文化的发展,社会文化的过程推动了工业的发展。现在万物互联,成为一个广阔的区域理念。

因此,区域合作和地区合作理念是不同的,正因为有这样一种区域合作可能性和必要性,为我们教育部门、从事教育的研究和从事教育产品生产的人开阔了无限的空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三:协同发展

怎么来思考区域之间的合作?怎么相互共融共通?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三个概念:协同发展。

“协同”有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理念层面、价值取向层面。我们对人类文明、人类教育共同的追求,对一定会到来的教育样态的应对和引领。为什么我们今天在深圳开会,为什么国育未来教育科学(深圳)研究院要成立在深圳,就基于这样的一个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考虑。在中国改革发展过程中,深圳是桥头堡,在未来对接它是示范区。未来教育研究院的“未来”,是一种对未来的理解,是一种对价值观认识的趋向。

区域性的协作有第二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共创共生。这种方式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是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互相提供、互相创造的过程。若干年前,我在深圳南山区曾经建了一个教育综合实验改革区,当时共部署了五个实验区,东西南北中,希望他们的教育理念能够有碰撞,人员有交叉,内容有交流。在每个地区派一些校长到另外一个地区做“影子”校长,另外派一些教师到我们这个区域做“影子”教师。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同的课堂形态、不同的管理方式,展开合作交流。

第二个层次就是教育要素的协同。教育的第一要素,最重要的当然是教师。未来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是跟机器合作的能力。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人教人,也有机器教人。很多人担心机器参与到教育当中会不会对人造成“排斥”,其实这种顾虑没有必要,因为机器只会排斥不能与之协同合作的人。不会与机器协同合作的人,会在生活上遇到麻烦,不能出门、购物、乘坐交通、与人联系。现在人最重要的能力是和机器合作的能力,是协同创新的能力,这不是排斥,也不是简单地运用工具。所以我们未来教师的区域性合作,首先要促进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的发展与交流,教师需要学会利用先进科技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方便学生学习。

第二个是创建平台,平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隐性的,有显性的。教育的促进是要开发平台,如资源开发的平台、信息交流的平台。今天的大会也是一个平台,各位教育界领导、专家、学者来此集思广益。资源交流、课程开发、管理模式、教学模式等都是教育的基本要素,不同要素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有它自身的特点,研究和把握这些特点来整体提升教育水平,促进教育的公平,促进优质资源的分享,促进各种各样的管理办法和智慧,提升治理能力,促进从“教书为重”到“育人为重”的转变。

我非常相信,在未来教育发展当中,区域性的合作将是推动我国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力量。谢谢大家!

 

图说天下

生活态度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大学考研
留学出国